电气控制柜就像设备的 “配电箱大脑”,里面塞满了断路器、接触器、PLC 等元件,设计和布线的好坏,直接影响设备能不能安全稳定干活。
设计柜体先看 “身材”。高度一般不超过 2.2 米,方便工人抬手操作;深度留够 50 厘米,让元器件散热和接线都方便。某车间的控制柜因做得太浅,接触器线圈发热散不出去,夏天总跳闸,后来换了加深柜体才解决问题。柜门要装观察窗,不用开门就能看到指示灯,IP 防护等级按环境选 —— 粉尘多的车间用 IP54,潮湿地方得 IP65。
元器件布置有 “规矩”。发热的变频器、电源模块放上层,怕热的 PLC、仪表放下层,就像家里冰箱和烤箱不挨着放。强电区(接触器、空开)和弱电区(传感器信号线)要分开,中间用金属板隔开,不然电机启动时容易干扰 PLC 信号。元器件间距至少留 2 厘米,既方便散热,又好拧螺丝。
布线工艺讲究 “横平竖直”。主电路用粗导线,颜色分清楚:火线黄、绿、红,零线蓝色,地线黄绿双色。导线要穿号码管,就像给每根线挂,维修时一看就知道接哪儿。某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柜因没穿号码管,电工查线时多花了 3 小时。弱电信号线用屏蔽线,一头接地,能防干扰。
接线端子排要 “分区”,电源、输入、输出分开排列,每组留 2-3 个备用端子。线槽里的线不能塞满,多占 70% 空间,不然散热差还容易磨破绝缘皮。后,柜内要贴张接线图,就像景区导览图,让人一眼看清线路走向。
做好这些细节,控制柜不仅看着整齐,还能少出故障,维修也方便。老电工常说:“柜子里清爽,设备就少闹脾气。” 这话一点不假。